陈云关于国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调...-九游会网页

||||
  - 加入收藏 -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 人物长廊 |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网页 >> 人物研究 >> 
发布时间: 2025-06-25    作者:潘洵 黄潇    来源:党的文献 2025-03-25
  字体:(     )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陈云始终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看作国家农业战略的重要内容,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迫在眉睫的粮棉增产问题,陈云领导中财委研究制定棉粮比价政策,引导农民根据国家需要安排棉粮种植。在此过程中,他注意到“粮”“经”之间客观存在的紧张关系,采取有效举措保障粮食生产基础地位、调控一度出现的重“经”轻“粮”现象,推动“粮”“经”关系协调发展融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围绕整体“紧平衡”状况下“粮”“经”之间的增产需求矛盾,陈云坚持在巩固粮食生产前提下引导经济作物有序增产,统筹协调解决粮食困难与保障经济作物生产,推动“粮”“经”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经济作物增产过快的现象,陈云重申粮食生产基础性地位,强调“无粮则乱”,把解决好粮食问题作为处理好“粮”“经”关系和推动解决既有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牛鼻子”,持续探索“粮”“经”协调发展。这些重要思考和认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全文见附件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关于九游会网页 - 九游会网页的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九游会网页的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