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与文化政治: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九游会网页

||||
  - 加入收藏 -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 人物长廊 |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网页 >> 文化史 >> 
发布时间: 2025-06-05    作者:管若彤    来源: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5-01-20
  字体:(     )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出版力量较为薄弱,如何利用并改造数量庞大的私营出版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领域的重要工作,上海出版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出版公司一方面延续此前的出版特色,着重出版美术、历史类书籍,另一方面探索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出版领域,比如在翻译工作中逐渐从西欧文学转向苏俄文学,同时承担了《鲁迅日记》《可爱的中国》等有重要政治意义书籍的影印工作。上海出版公司最终并入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这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的一个缩影。私营出版社的调整和选择,在经济形式上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文学生产的体制化特征,无疑构成了当代文学“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涵。

  全文见附件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关于九游会网页 - 九游会网页的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九游会网页的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
    "));
    "));
    网站地图